第 29 章 黛玉卷(11)

0 Comments

黛玉卷(11)

林懷瑾畢竟是李白的親傳大弟子,李白布置下來的功課寫得實在不錯。

這篇文章流傳很廣,就連皇帝看了也贊了幾句林小爺的文學素養。雖然從律法上來說,賈雨村是無罪。然清流文士最重道義和臉面,賈雨村對恩人之女也能這般作為,實在令人不齒,名聲徹底壞了。

李白這幾日正在家閑得無聊,收到昔日好友梁國七皇子元旗的帖子,邀先生醉仙居一聚。

元旗同李白是在蜀中認識的,說起來算是舊相識。元旗本是随着大梁使臣來訪大周京城,除了例行的一些公務在身外,還有一項父皇的私人囑托。

“我父皇想請先生幫忙,為其帝王非同凡響的一生做一篇文章。”

梁國不少文臣都在議論,若是能在有生之年得李先生一片文章,怕是能流芳百世。

梁帝被這些人說得動心不已,他老了,這輩子該享的、不該享的,統統享受過、經歷過了,美人美酒珍寶美玉都能淡然視之,只是對這“名垂千古”四個字,卻是打心底裏渴望極了。

李白近來總被這些奇怪之人提出的奇怪要求弄得頭痛,想都沒想就拒絕了。

元旗倒是不惱,笑眯眯地拿起酒壺給李先生斟滿一整杯酒:“你也是今時不同往日了。記得在蜀中時候,咱們找了家路邊店吃鍋子,就喝那店家自己釀的梨花白,你喝多了,就拿筷子敲着那杯碟作詩,一首一首的,我也喝多了,聽着煩,想攔都攔不住,恨不能拿個巾子把你的嘴堵起來才好。這不過一兩年的功夫,我巴巴兒從梁國過來找你寫點東西,你還推三阻四的,不給故人面子。也罷,既如此,若是你能應了我這件事,我就告訴你一個關于賈雨村賈大人的秘密,對你絕對有利。。”

李白和賈雨村不合基本上是個人都知道的事情。

“這個成。”李白應道,“不如你先同我說一說,叫我聽聽你的誠意。”

元旗晃了晃手中酒杯,神秘道:“你再想不到的。當年我們和陳國欲結聯盟,共同出兵,你們大周便派了賈雨村來說和。八王爺那時正管着戶部,那可是出了大價錢,挪了戶部不少銀子獻了上來,父皇這才果斷同陳國斷了聯系。後來才知道,你們八王爺同賈大人,竟說是憑着他們三寸不爛之說叫父皇改了主意,當真好笑得緊。”

李白也是見過世面的人,依然有些不敢相信,這幾人竟然如此膽大包天:“這事真的?”

“假的就是假的,不管他們找了多高明的師爺做賬,那賬冊上定然還是會有漏洞的。派人去戶部盤賬,一查便知。”

李白氣結,當真是喪權辱國啊……

只是,單單為了要他給皇帝作一篇賦,梁國竟願意付出這麽大代價?

不會是诓他的吧。

元旗也看出來了李白的疑慮,拿大掌拍了拍李白的肩膀,無奈道:“咱們也算是舊相識了,你也該知道,我這人向來有一說一,有二說二,再不诓人的。父皇近來身體不好,只有這一個心願。太子而今監國,拿着這筆錢也燙手地很,思來想去,還是決定叫我抽個空閑時候,同大周這邊交涉一下。你而今成了一品國師,也算是皇帝親信了,替我給皇帝帶個信也是好的,最多不過就是梁國給你們大周退回當年好處再賠點錢的事情,可若一直拖着不給個說法,恐怕……”

元旗沒有繼續說下去,李白也曉得他此番話語當中含義。

“行,我承你的情。明天就動筆。”

梁國大皇子跟八爺素來關系極好,大皇子府上最美的那個侍妾就是八爺送來的伺候的。

此番使臣來京,梁國的大皇子、五皇子、八皇子都在其列。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,大皇子知曉元旗意圖後,思前想後好一陣兒,最終還是跟八爺通風報信。

八爺連夜去了賈府找賈雨村商量對策。

賈雨村也無甚好辦法,雖然當初主意是八爺出的,然好處他都拿了,還因着此事被皇帝封了太子少保。皇帝一旦怪罪下來,他賈雨村自是欺君之罪,首當其沖。

皇帝還在西山圍獵,梁國、趙國、暹羅等使臣俱已抵達京中,等待皇帝召見,李白也不急在這一時,只等皇帝歸來後再行禀報。

賈雨村無奈之下,建議八皇子收拾行囊,趁皇帝還未發作時候,早點離開京中。

八爺卻道:“我生是大周的人,死是大周的鬼,既然當初做了這番事情,少不得任憑父皇處置。先生莫要再勸。”

一個月後,八爺被削了爵位,禁足府中。

賈雨村匆匆逃出了關外,皇帝頒布诏令,言此人永不許踏入大周疆土。

事情總算告一段落。

四爺正在為如何鬥倒八爺而日日惆悵,不想一朝躺贏,順順當當當了太子,實在有些意外之喜。

八皇子一系倒臺後,不少官員都收了牽連。皇帝也打算挑選幾個自己和四爺用着順手的官員,林如海便是最好人選,受了皇帝封賞,入了內閣。

皇帝為着施恩叫林海好好辦差,又想着林海一雙兒女實在不錯,那林家妮子還治好了小公主的頑疾,便将黛玉一并封作了縣君。更有人傳出,李國師文章中的“人間仙女”亦是林家姑娘,黛玉一時風光無限,成了名號最響的京城貴女。

京城形勢也不再是之前那麽劍拔弩張。

黛玉受了探春邀請,去賈家逛園子,懷瑾許久不見寶玉,想跟着姐姐一道兒去看看。

林如海這日恰好得閑,便叫着賈敏一道兒陪兒子女兒去親戚家走走,李白聽得賈政備了好酒招待妹夫,對于林如海“同去”的提議便也欣然應了。

探春起了新社作詩,衆位姊妹推黛玉作詩,黛玉推辭不過,也跟着做了一首。

寶玉同懷瑾是最後加入進來的。寶琴眼睛不轉地盯了林懷瑾好一會兒,抿着嘴對寶釵笑道:“想不到林家大爺竟是這般人物,出去說是林姐姐兄弟再沒人不信的。”

寶釵捏了捏寶琴臉頰,調侃道:“他可比你還小呢,況且你已許了梅翰林,可不好這般盯着人家小爺看。”

寶琴促狹道:“我不過就是誇了林小爺一句罷了,算起來,姐姐光是對着我誇寶二爺,沒有十回也有八回呢。”

寶釵會成為榮府寶二奶奶已是鐵板釘釘之事,賈母雖然并不樂意見王家姐妹把持賈家,然一時間并無更好人選,再見寶釵周到體貼,想來日後必能掌得了寶玉,也只得認命。

黛玉坐得離寶釵二人相近,聽得此話回頭對着寶琴笑笑。

寶釵也不好跟寶琴再繼續這個話題,轉而對着黛玉問起國師府風光來。

史湘雲最是活潑,對着林懷瑾也自來熟道:“聽說李先生也同林姑父一道兒來了府上,不如由林大爺出面,請李先生點評一下今日作品,也好叫咱們長長見識。”

林懷瑾和寶玉年紀都小,又是親戚,然李先生對于姐妹幾個就是外男了。林懷瑾便謄寫了諸位姐妹的詩詞,叫書童拿到前頭交予先生。

李白給衆人的點評都還算誠懇,只有寶玉榮獲“一竅不通”,湘雲等人對着寶玉一陣兒打趣,林懷瑾也笑道:“先生也曾親口對我說過,太白詩文當中亦有一竅不通之處,想來表兄将來于詩文一事之上必然大有進益。”

衆人這才放過了寶玉。

都說春困秋乏,誰想自打入秋後,李白卻越發精神頭好了起來。

人精神頭好了就想找點事做,李白也不例外,便跟皇帝提出來想出去游歷一番,長長見識。皇帝雖然不舍,最終依然應允,并道依然會為先生保持國師名號和國師府一應建設,希望國師早日歸來。

李白即将離開,黛玉備了好酒特來送行:“正好,日後不會有人再管着你吃酒了。”

李白接過黛玉手中酒壺。

只有一壺,這丫頭果然一如既往的小氣。但……

“我還是喜歡被你管着。”

黛玉愣了愣神,随即心跳不止:“那以後一天只能吃一壺的。”

“這可不行。”李白據理力争道,“不是說看我表現嗎?”

黛玉眉眼彎彎:“那好吧。只是……你打算何時離開京城?”

“自然要先同你父親提親,把事情辦完了才好帶着你出門。你說,林大人會答應嗎?”

“我覺得,會的吧。”

父親對她一向疼愛有加,若是什麽旁的人上門提親,必當面臨父親的一番刁難,可如果這個人是李白李先生,他們父子倆怕是睡覺都會笑醒吧?

李白笑笑:“那就好。”

(黛玉卷完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